
2009年1月18日星期日
「凳子黨」買春運票

距 離 農 曆 新 年 還 有 一 星 期 , 全 國 鐵 路 今 起 將 迎 來 旅 客 的 高


http://news.163.com/09/0117/04/4VR79MP60001124J.html
2009年1月14日星期三
分辨假人民幣勿單靠HD

我為什麼贊成英書中教、三語混說
學好中文,天經地義;學好英文,因為對大多數學生而言有較大經濟價值,因此同樣重要,但學校不應為強化學生的中、英語文能力,不惜削弱其他科目本身教學效益。英語教學和母語教學,如果不是以各科本身教學效益立論,都是錯誤的。筆者認為,不論是「英書中教」、「中書英教」,不論學生用什麼語言或混合語言發問、討論、作答、做習題、考試,只要對教學效益有利,便是好的,可以採用。試想,老師若找到一本高質量中文課本,為什麼不可以在「英文班」或「彈性班」中選用、以英文講解?反之,即所謂的「培正模式」,我們又有什麼理由反對?筆者有多年的中中、大學教學經驗,或可與大家分享。
七十年代初,筆者大學畢業,回港在本地某五等(Band 5)中文中學教授預科數學,解析幾何選中文課本,微積分選英文課本,都是質量最好的,授課語言則中英並用,學生上課發問討論如八仙過海,非常活潑,任教頭一年,該班同學的大學入學試成績便破了該校歷年紀錄。又筆者九十年代在本地某大學商學院教經濟,每年都開一科經濟理論高材生課(honours course),只讓高考已修AL經濟並得B或以上成績的一年級生選讀,沒有教科書,英文教材完全自選自撰,內容相當高檔,包括一般均衡理論三大定律、博弈論、社會選擇理論如亞羅的「不可能定理」等;頭幾年都是英「書」中教,也夾雜英語,學生很投入,上課經常發問、討論,思想很活躍,期終成績十分好;可是,某年開始,大學出了新規定,不准「英書中教」,是年,筆者以全英語對白授同一課,學生上課鴉雀無聲,興趣明顯低落,期終試成績大跌。筆者是該大學首屆教學優異獎得主,該科學生悉數來自入學分數最高的商學院,而且是AL經濟科高材生,但「英書英教」依然失敗,整學期的教學慘淡收場,那是誰之過?然而,同樣的結果,特區教育官僚還要在中學加倍重複。筆者認為,中學教材是中是英,可由教師及學校按學生質素、教材質量等因素協商決定,但用什麼作課堂語言,則應由教師及學生按本身情況決定,或是純中、純英,或是半中英,都可以,一切以本科教學效果為依歸。在此問題上,不宜有各種各樣意識形態之見或門戶之爭。一個個未來愛恩斯坦、未來邱成桐,豈容教育官僚學閥扼殺?不管中貓英貓,教曉學生便是好貓!
選擇教學語言,不只要從技術觀點考慮師生之間的溝通能力,還要了解不同語言如何影響師生之間的親和力。這點很重要,因為老師沒有親和力,學生學習便沒勁,提不起興趣,結果拉牛上樹。面對英語很好的學生,老師用英語授課有親和力(前提當然是老師的英語不賴!),反之亦然;但很多時,不少各科術語、專有名詞、成語或慣用語等,若從原文翻成中或英語,十分拗口、生硬,學生聽了生厭,這時,中英混說(mixed mode)是最佳選擇。因此,筆者不僅贊成一些學校「英書中教」、「中書英教」,還因為考慮到香港社會特有的語言環境,也贊成教師在課堂裏外中英混說。這裏說的「中」,目前主要指廣東話;當師生都掌握好普通話之後,以普通話輔助課堂教學也可能有利師生親和。筆者在大學的一些來自內地同事,課後較少學生問津求教,原因是他們不會說廣東話,而學生不會說普通話,那是很不幸的事。
一些人很反對課堂裏外的中英混合對白,殊不知這是很正常的現象。在世界上所有雙語家庭、雙語國家、雙語群體裏,雙語對白都自然存在,一點問題也沒有。在香港,傳統上流社會說英語,英語中滲進中文字句,有些人視之為語言污染;另一方面,也有人討厭中文夾雜一些英語,認為是假洋鬼子陋習,這些其實都是殖民地偏見。歸根究底,語言是溝通工具、學習工具、思想工具,不應是身份地位或文化政治效忠象徵。
教學語言高度自由化,語文科目之外的一切科目,容許「英書中教」、「中書英教」、兩文互補、三語混說,不僅最能優化各科本身教學效率,還能完全取消中中、英中、純正英中、彈性英中等十分無謂的標籤效應。這裏筆者強調「無謂的」三個字。有關標籤等問題,篇幅所限,另文論述。
2009年1月13日星期二
CDS 參考文章
http://kongchan01.blogspot.com/2008/09/blog-post_7653.html
http://ckfstock.blogspot.com/2008/10/blog-post_04.html
http://mrmarketofhk.blogspot.com/2008/04/credit-default-swap-cds.html
http://mrmarketofhk.blogspot.com/2008/09/credit-risk-and-counterparty-risk.html
http://appledaily.atnext.com/template/apple/art_main.cfm?iss_id=20080917&sec_id=4104&subsec_id=12731&art_id=11609602
http://www.portfolio.com/views/blogs/market-movers/2007/08/13/counterparty-risk-in-the-cds-market
2009年1月11日星期日
十二年一遇特大圓月當空

特 大 月 亮 昨 黃 昏 從 香 港 東 面 的 將 軍 澳 山 頭 升 起 。

到 了 晚 上 掛 在 中 環 中 銀 大 廈 旁 。
最 接 近 地 球 比 平 時 大 16%
中 國 科 學 院 紫 金 山 天 文 台 指 出 , 昨 晚 月 亮 看 上 去 比 平 時 大 了 約 六 分 之 一 , 機 率 是 十 二 年 一 次 。 由 於 月 球 圍 繞 地 球 的 軌 道 是 橢 圓 形 , 昨 晚 7 時 月 球 正 在 最 接 近 地 球 的 地 方 , 距 離 為 35.75 萬 公 里 , 比 平 均 38.44 萬 公 里 少 2.69 萬 公 里 , 故 月 亮 比 平 時 大 16% 。
碰 巧 昨 日 是 農 曆 十 二 月 十 五 日 朔 月 時 分 , 月 亮 顯 得 最 大 和 最 圓 。 今 次 地 球 和 月 球 的 近 點 距 離 發 生 在 晚 上 7 至 10 時 , 正 值 上 半 夜 , 大 部 份 地 區 都 已 天 黑 , 特 別 有 利 觀 賞 。 很 多 網 友 都 表 示 看 見 特 大 的 月 亮 , 但 部 份 地 區 因 大 廈 遮 掩 , 無 緣 見 證 當 前 巨 月 。
香 港 天 文 學 會 會 長 梁 淦 章 昨 晚 也 抽 空 欣 賞 巨 型 「 鹹 蛋 黃 」 , 他 讚 嘆 : 「 個 月 亮 真 係 大

2009年1月1日星期四
Accumulator 風險高而不複雜
Accumulator在衍生產品史上,看來難免落得遺臭萬年了。眾皆說其產品的複雜性,且讓筆者在這裏一正視聽。
簡單期權分兩種:認沽(Put)和認購(Call)。買期權的人付出一定的溢金,換取有可能是無限的利潤;出售期權的人,賺取一定的溢金,但有機會承擔無限的風險,這是期權101,不贅。
Accumulator (a.k.a. I kill you later) 是什麼呢?是投資者通過出售認沽期權(Put Option)賺取溢價來補貼買進的期貨(註)。認沽期權與市場流通的股票掛鈎票據(ELN)是一曲兩調,複雜性一點也不高,Accumulator發展 下去,產品設計者再加上很多「叮噹」(Bell sand Whistlers),例如提早贖回或倍數入貨的條款是後話。
賺息背後或是無底深潭
Accumulator 「殺人」的地方並不在於它的複雜性,而在於它的風險往往被投資者忽略。這些被忽略的風險又是什麼呢?一如買ELN,很多投資者沒有預期自己會接那麼多貨。 將身家的三分之一做定期存款是一回事,將同樣的資產來購買ELN,並且在市場逆轉的時候接下大批單隻股票(即使是滙豐)。再加上大部分的投資者都拒絕止 蝕,單一隻股票忽然間佔了整個資產組合的三分之一是非常冒進的。
同樣的理由,通過Accumulator用較市價低一成的價錢買入澳元,本 來可以是財息兼收的(財者:用低價入貨、息者:賺取澳元的高息)。但如意算盤在不如意的市場環境底下,就變成以超高價買入較自己原先預計多出數倍、江河日 瀉中的澳元,投資者忽略了在賺息或買平貨的背後,可以是無底深潭。
金融風暴像放大鏡
試用下面的收益圖(Pay off Diagram)詮釋Accumulator的收益和風險,展示衍生工具收益和掛鈎現貨價格關係的收益圖是每一個衍生工具從業員的啟蒙功課。
圖A是認沽期權賣方的收益圖。只要在到期日,現貨價在行使價之上,期權賣方便可穩袋出售期權的溢價;反之便以一對一(即45°度角)的比例下墜。
圖B簡單來說,期貨和現貨的收益是等同方向的(一對一)。
圖C是圖A和圖B的組合。大家可以看到,在現價不變的情況下,「買」Accumulator的人是賺錢的。但市場一旦逆轉,虧損是會以雙倍速度遞增的。
因 工作關係,年中看過不少產品合約,習慣用了解合約所需的時間來衡量產品的複雜性。Accumulator在1至10之間(10為最複雜計算),頂多是2而 已。贏輸與產品結構的複雜性是無關的,產品的驚慄度來自與投資者不理解或不願意理解,眼前便宜背後可能損蝕。金融風暴像放大鏡一樣,將結構性產品的風險以 倍數般擴大。年來投資失利無數,因面子問題,從未承認看不懂,只是服輸看錯市。性格缺憾乎?
註 結構性產品的組合,條條大路通羅馬,這裏引用的是一簡單化的例子,實際應用上,期貨可能會用買入Knock-in Call和賣到Knock-in Put來代替。